近日,在广饶县李鹊镇瀚翔家庭农场的千亩高标准农田里,一台搭载北斗导航的智能播种机正沿着预设路线精准行进。开沟、施肥、播种、覆土……一系列动作如行云流水,田间留下一道道整齐划一的“科技印记”。这就是广饶县创新的种植模式——“三作三收”,让同一块土地在一年内实现三次种植、三次收获,彻底改写了过去“小麦——玉米”一年两熟的种植历史。

11月14日,在广饶县李鹊镇安里村的农田里,农民驾驶带有北斗导航的拖拉机正在播种冬小麦。 通讯员 刘云杰 报道
“你看,我们现在播种的冬小麦播幅宽达三米,中间预留出1.2米的种植带,明年春天将种上春玉米。等小麦收割后,再在预留带里套种夏玉米,实现‘无缝衔接’。”瀚翔家庭农场负责人李树光站在田埂上,信心满满地介绍,“三作三收”模式通过科学搭配作物、精准安排农时,把土地利用率提到最高。
新模式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收益提升。李树光算了一笔账:过去一年两熟,亩产约两千七八百斤,净利润有限;如今多收一茬玉米,每亩能多收400斤,按当前市价,亩均增收三四百元。千亩农田,一年就能多赚三四十万元。不仅如此,春玉米与夏玉米错峰种植,还能有效减少病虫害,推动种植走向绿色、高效。
“三作三收”的成功,离不开智能农机的“硬核”支撑。农场引进了多台搭载北斗导航的播种机和收割机,实现从播种到收获的全程精准化。“这台拖拉机自带‘导航’,跑直线误差只有几厘米,完全满足新模式对行距的苛刻要求。”农机手王新鹏一边操作一边介绍,设备不仅能自动预留种植带,还能同步完成播种、施肥,效率翻番。“以前一天最多播100亩,现在轻松突破200亩,省时省力又省心。”
尽管前期阴雨天气导致冬小麦播种推迟,但农场及时调整策略,通过增加播种量、加强田间管理,确保苗齐苗壮,为明年丰收打下坚实基础。目前,广饶县在加快推进51万余亩冬小麦播种的同时,正大力推广“三作三收”模式5000亩。作为山东重要的“粮仓”,广饶县始终把粮食安全摆在首位,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,推动新品种、新技术、新模式落地生根,全力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。
(记者 王敏 通讯员 谭芳 刘云杰)
版权声明
本文系作者授权妙妙经验网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